娛樂圈里常年流行一種文化現象,叫「偶像包袱」。
流量演員們為了保持自己在粉絲心目中的地位,讓這個詞應運而生,幾乎在大多數的聚光燈前,他們都矜持地保持著自己最好看的樣子和狀態。
與之相反的是,還有那麼一群真正的演員,在他們心中戲比天大,為了拍好戲,塑造好人物,從不在意形象,甚至改變自己的外貌、體重等,以追求更真實、更震撼的表現效果。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毀容式演技」。
最早被觀眾稱為「毀容式」演技的,應該是《秋菊打官司》中,飾演秋菊的鞏俐。
為了塑造好秋菊這個角色,她深入到陜西農村,和村民們同吃同住三個月,平時生活中,也注意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村婦。
有兩個名場面,讓鞏俐的秋菊,演得深入人心。
一個,是秋菊第一次進城,為了防止被騙,在大媽的建議下,買了一件洋氣的衣服,但她愣是將衣服套在了自己紅色的大棉襖上。
穿好后,還挺著個大肚子,戴著綠色的頭巾,看起來顯然是自信了一些,但骨子里其實還是自卑的。
這是當時農村人的現狀,而秋菊身上的這種拘謹,被鞏俐演得活靈活現。
另一個,是給自己丈夫看病,站在診所前面的秋菊,注意力并不在老公或者妹妹身上,她左顧右盼,顯然被鎮子上的繁華吸引。
一個斜著眼睛的掃視,雖然「毀容」到了極點,但給秋菊注入了靈魂。
也是靠鞏俐的「毀容式」演技,《秋菊打官司》為華語電影贏下一座金獅獎。
當然,「毀容式演技」的例子還有很多,比比皆是。
電影《立春》里,蔣雯麗飾演的王彩玲,不僅一臉的大麻子,還有一口齙牙,腰間有厚厚的游泳圈,看完這部影片,沒有人認得出這是蔣雯麗本人。
增肥30斤,涂黑斑、戴牙套、不洗臉甚至不惜破尺度出鏡的蔣雯麗,演出了只屬于王彩玲的通透。
《立春》中著名的名場面,是蔣雯麗和李光潔在列車里,蔣雯麗她眼神嬌羞,斜上方望著45度角的李光潔,害羞地問:你會一直愛我嗎?
但因為這樣的姿勢,恰恰放大了王彩玲齙牙的特征和面部的缺點,所以看上去十分「毀容」。
但從王彩玲的眼神里,又能看到一種獨一無二的單純愛慕,外貌的矛盾和內心的熾熱,此刻在王彩玲心里綻放。
當李光潔不置可否時,蔣雯麗雖然合上了嘴巴,但看起來依舊不美。
這種不美,卻恰恰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人物特質,也跟她的內心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守島人》中,劉燁飾演守島32年的王繼才,因為在海邊終日風吹日曬,王繼才看上去比真實年齡要老一些。
為了呈現最真實的狀態,劉燁也貢獻了「毀容式」演技,他和劇組多次前往灌云縣開山島,一拍就是一年多,拍攝期間的台風、暴雨、烈日全都是實景,第一場戲,劉燁就拍了27條。
為了以最真實的狀態展現王繼才的形象,劉燁不惜減肥,甚至故意曬傷,讓皮膚蛻皮并呈現出焦黑色。
當瘦削的,胡子拉碴,皮膚黝黑的劉燁站在海島上的時候,觀眾看到的,就是王繼才本人。
片中有一個場景,讓小編記憶深刻,劉燁也真正靠這個場景,演繹了什麼叫做「毀容式」演技。
上島后,王繼才和妻女很久不見,好不容易盼到了妻子帶著女兒來訪,王繼才頭髮如雞窩一般,胡子拉碴,皮膚被曬傷,滿身黝黑,像個野人,但他看到女兒的那個表情,卻讓人感受到十足的欣喜。
可風吹日曬后的王繼才,早就沒有了當時的樣子,女兒見了他,竟然嚇哭了。
看到哭泣的女兒,王繼才的笑容緩緩消失,一瞬間,讓我們感受到了守島人的辛酸和付出。
而劉燁的「毀容式演技」,也因為這部電影,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口口相傳。
劉德華演《失孤》,幾乎豁了出去。為了演好這個尋子父親的角色,劉德華每天在太陽下暴曬兩個小時,直到皮膚開始曬傷蛻皮。
為了呈現尋子的真實狀態,他還將自己的指甲全部用銼刀銼傷,然后涂上藥水。
電影拍攝期間,劉德華輾轉五個省份,十五個地方,因為道具組找來的衣服都又臟又破,但劉德華從不嫌棄,也從不洗衣服,就連工作人員都「受不了」他身上酸臭的體味。
而且為了節省時間和經費,劉德華經常在戲外也帶著妝容,看上去就像劇組中,混進了一個拾荒者一樣。
《失孤》中有個人盡皆知的「名場面」,是一場雷澤寬被漁民毆打的戲份。
戲中,劉德華被群演大媽抓住頭髮,連扇了十幾個耳光。戲中的劉德華,直挺挺伸著脖子,眼睛里依舊是一種找不到孩子的絕望和沮喪,全程直挺挺著被打。
這種「毀容」,不光是容貌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但通過這場戲,雷澤寬的形象因此立住,他尋找兒子的堅持和信心,也讓觀眾感動。
最后,劉德華的臉都被打紅打腫,他也沒有一點怨言。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影》中瘋狂減重增重的鄧超,《我不是藥神》中演白血病人的王傳君,《新宿事件》中不顧一切毀容表演的吳彥祖,甚至《食神》中甘愿扮丑的莫文蔚……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些演員,為了塑造好角色,不僅付出了自己的美麗和健康,有時候甚至要遭受心理上的摧殘和折磨,但他們也用真情實感打動著觀眾,并展現出對「演員」這個職業真正的敬意。
所以「毀容式」演技并不單單是「毀容」或者「扮丑」,「演技」二字,是永遠的核心。所有的「毀容」,都應該且必須為演技服務,這才是他們放棄偶像包袱,不顧個人形象的源動力。
不可否認的是,「毀容式演技」之所以越來越多地被提及,是因為當下這種演技太少了,這種演員太稀缺了。
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演員們為角色,做出超出自己身心承受范圍的犧牲。
但秋菊、王彩玲等等這些角色,注定會永遠留在觀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