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你又不聽,聽你又不懂,懂你又不做,做你又做錯,錯你又不認,認你又不改,改你又不服,不服你又不出聲。」
那叫我怎麼辦?
如果對香港黑幫電影有一定了解,那麼對這句具有代表性的台詞一定不會陌生。
這段台詞出自2004年電影《江湖》,距今已有17年之久。
近幾年隨著tik tok平台的普及,這段台詞又成了許多電影愛好者的素材庫,成為黑幫題材必剪入的一大經典段落。
將時鐘撥回2004年,彼時的曾志偉怎麼會想到,這部他躊躇滿志的電影,雖難逃在內地被禁映的命運,但17年后卻以這種方式翻紅。
不知是該喜,還是悲。
一、
我一直想拍一部戲,讓它代表2004年的香港電影。——曾志偉
2004年,借著《無間道》爆火的苗頭,曾志偉似乎看到了港片復活的契機,想在內地大展拳腳,隨即一拍大腿決定搏一搏。
他首先瞄準的是麾下導演黃精甫。
彼時這位新人雖然尚沒有一部院線級電影問世,但手中的兩部獨立作品都取得了不俗成績,《福伯》還被拿到意大利影展放映,一時間信心大漲。
曾志偉把一本叫《英雄無用》的劇本交給了黃精甫,并又拉來一位年僅23歲的女大學生杜致朗做編劇,二人將劇本一再精進,終于達到能開機的水準。
隨后,曾志偉開足了馬力,這邊廂拉來了劉德華。
看過劇本后劉德華不僅決定進組,還拍板注資本片,1000萬的片酬分文未收,都用來投資拍攝,拿到出品人頭銜。
曾志偉親自擔當監制,另一個出品人也是圈內好友譚詠麟。
那邊廂,通過網友票選,曾志偉得知網友最希望能與華仔對戲的是張學友,隨即又展開火力攻勢。
不知是不是天公「作美」,彼時張學友正好頸部軟骨移位導致左手麻痹,每天躺在醫院伏案不起。
曾志偉瞅準機會天天跑去陪床獻殷勤,還吹水說能幫他拿到金像影帝,病號張學友大嘆患難時刻見真情,隨即答應了曾志偉的邀約。
在1993年的《超級學校霸王》后,兩大天王時隔11年再度聚首。
快刀斬亂麻,曾志偉很快就定下了導演和兩位主演,而剩下的演員更是體現出他在香港無人匹敵的人脈:
陳冠希、余文樂、苗僑偉、吳倩蓮、林家棟、徐少強、惠英紅...
尤其是陳冠希和余文樂,兩人剛剛在《無間道》中分別飾演劉德華和梁朝偉的少年時光,如今再聚首熒屏,分明是想復制《無間道》的成功。
最終,這部《江湖》分別由寰亞老板林建岳、曾志偉、劉德華三方注資,制作費超過3000萬港元。
上映前,曾志偉大放豪言:
2004年,香港電影看《江湖》!
而另一邊作為出品人之一的劉德華也是信心百倍,立下Flag:
票房收益超過1800萬我就請全劇組人去旅行,如果超過2000萬就讓曾志偉來請!
似是信心在握,已然等待佳績報喜了。
可沒曾想,等待他們的卻是晴天霹靂,和一個只能咽下去的「黃蓮」。
二、
先看《江湖》:
故事由陳冠希飾演的「鐵臂哥」和余文樂飾演的「翼仔」兩名小混混開始說起。
兩人的老大發放生死簽,抽到簽的小弟能拿到一筆不菲的安家費,但必須要殺死目標且沒有退路。
翼仔與鐵臂哥立功心切,巴不得拿到生死簽,從此揚名立萬。
后來,老大玩了一個新花樣,在舞廳眾多小姐中藏了一朵花,大家各憑本事泡妞,只要翻出那朵花的就能拿到生死簽。
泡妞是鐵臂哥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目標。
而與此同時,翼仔又與這名風塵女子摩擦出火花,情愫暗生。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黑幫老大「洪仁就」(劉德華飾演)由于江湖上傳出有人要殺他,所以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最重要的是,眼下的三個股肱之臣都起了異心,看似要為老大徹查兇手,實則坐山觀虎斗,樂此不疲。
而大哥的摯友「左手哥」(張學友飾)看他們三位恨之入骨,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斗智斗勇拉開序幕。
另一邊,由于老大只給了翼仔一把刀作武器,簡直是「殺牛用宰雞刀」,旋即與鐵臂哥尋找買槍的途徑。
因緣巧合下,他們碰到了一位糊涂警察,三下五除二就把他撂倒在地并拿走了警槍。
拿著這把槍,翼仔又襲擊了底下槍支販賣的賣家,而后搞到三把槍支,算是裝備齊全。
由于翼仔打劫了地下槍械交易所,所以被黑道各路人馬全城搜捕。
而正在與翼仔吃最后的晚餐的鐵臂哥正好看到了一群人,隨后借口走出飯店,想一個人扛下責任。
為此,他付出了一只手為代價,還丟掉尊嚴被強迫與一只母狗媾和。
好在翼仔及時發現,趕出來打光了子彈,救出了鐵臂哥。
另一邊洪仁就喜得貴子,左手哥問詢前來恭賀,三言兩語就談到了「退位事宜」。
左手哥想讓洪仁就從此搬離香港,一家人過平靜祥和的日子,而公司的業務就交給他打理,說白了就是想篡位。
而對于三個各懷鬼胎的三個心腹,左手哥已經派人分別去刺殺。
洪仁就天性隱而不發,忍而不語,但左手哥就是暴虎馮河的魯莽之人,兩個人分別對接下來對策展開激烈探討。
左手哥想快刀斬亂麻,殺死所有大哥一刀切斷后患。
而洪仁就想留一線,用其中一個人的死震懾他人,以儆效尤。
「下棋,不一定是要吃光所有棋子的。」
談話最后,洪仁就直接挑明了就是左手哥下令刺殺他的,但洪仁就并沒有戕殺左手,而是勸他回頭是岸,更正自己性格上的弊端。
走出飯店的洪仁就神色放松,而背后跑來撐傘的左手哥也在用行動表明自己已經知錯,并在私下撤銷了殺手。
可眼下還是涌上殺手,二人倒在血泊中。
同樣是在雨夜,翼仔也終于開始刺殺任務,電影到結局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刺殺洪仁就的殺手,而是年輕時的洪仁就,而廢了一只手的鐵臂哥,就是后來的左手哥。
三、
看似是雙線并行,其實是一個倒敘一個正序,一個當下一個過去。
《江湖》是一部典型的結局型電影,不看到結局,你永遠無法領會黃精甫的用意,但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弊端。
倘若謎底并不誘人,那這一場一個半小時的密謀就成了故弄玄虛。
《江湖》顯然是落入了窠臼,在答案尚未明朗的時候,早就若隱若現,等到接觸謎底時,也就不會引人入勝了。
另一方面,題眼很重要,題干也很重要。
在答案尚未顯現出現時,劇情故事也并不太吸引人,無論是青年線還是中年線均未出現大情節式設計,全都平鋪直敘交代走向,單拎出來哪一條故事線都沒有可看之處。
這就導致《江湖》很尷尬,像個自娛自樂的謎語人,在自說自話。
此外,由于拍攝本片是黃精甫正好30歲,正是自我表達欲最茂盛的時候。
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大量對昆汀、王家衛等導演的致敬,敘事點到即止,影響浮光掠影,被人說成「黑幫文藝片」并不是空穴來風。
總之,這部電影如果抱著看「香港黑幫片」的態度,肯定會失望,這就導致當時走進影院的觀眾會產生負面情緒。
而這種情緒就直觀體現在票房上。
點擊下一頁看完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