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影壇,是邵氏公司的輝煌時期。
以張徹、楚原為代表的武俠電影,以李翰祥、呂奇為代表的風月電影,紅極一時。
相較于面向主流市場的武俠、奇情、犯罪、歌舞、喜劇等電影類型,在七十年代的邵氏還曾涌現一些題材大膽、劍走偏鋒的另類之作,被邵氏定義為:第三類型電影。
如今再看,邵氏出品的「第三類型電影」,基本就是港產邪典電影的第一次創作高峰。
這其中既有山寨科幻電影《中國超人》、《猩猩王》,也有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香港奇案》系列,亦有模仿歐美007系列的間諜片《
鐵觀音》,但其中最多的還是各類恐怖驚悚片。而論及邵氏邪典片的代表人物,繞不開「cult之王」桂治洪。
如今人們提及桂治洪,繞不開他的三部電影,《邪》、《蠱》和《魔》。
這三部電影可說定義了桂氏恐怖片的風格:
邪門、怪誕、獵奇、詭異、魔性、惡趣味。
迷影君之前已經介紹過這套電影,除了恐怖驚悚題材外,桂治洪的作品履歷相當豐富,在成為職業恐怖片導演之前,桂治洪的作品已經呈現出生猛大膽、癲狂過火的剝削獵奇風格。
1973年,桂治洪拍攝了電影《女集中營》,影片是當時香港影壇少見的抗日題材電影,但桂治洪導演卻在片中融合了動作、槍戰、美女、諜戰、艷情、奪寶等類型元素,甚至在片中塑造了一位陰毒邪魅的蕾絲女軍官的反派形象,堪稱:
最另類大膽的抗日神劇。
本期「被遺忘的港片」,就來聊聊這部50年前的電影——
《女集中營》
Bamboo House of Dolls
1973年是桂治洪「高產」的一年。
先后推出了兩部犯罪紀實片《血證》與《憤怒青年》,但票房成績都只能算平平。
反倒是這部《女集中營》在年底公映,兩周收獲票房104萬港幣,位列當年票房榜的第17 位。
本片算是七十年代邵氏制作的商業大片項目,當年在《南國電影》雜志上宣稱動用「七國演員」,意在令邵氏公司打入西片市場,因此電影啟用了幾位外國女演員擔任主角。
片中戲份最重的女演員是丹麥女星碧蒂·杜芙(Birte Tove),她是邵氏高薪聘請的外籍女星,在邵氏一共參演了三部電影, 除《女集中營》外, 還有同年的《丹麥嬌娃》(1973)及之后的《瘋狂大笨賊》(1974),雖然題材類型各異,但三部電影中都是大修身材的花瓶女色。
電影的男主角是邵氏武打影星羅烈,1972年,李小龍的橫沖出世,令邵逸夫自認看走眼。眼看嘉禾依靠李小龍已經開始進軍西片國際市場,邵逸夫自然不甘心,遂安排韓國導演鄭昌和拍攝電影《天下第一拳》,果然成功打入歐美市場。
這部電影的成功也令羅烈成為當時邵氏旗下最知名的硬派動作男星,《女集中營》啟用羅烈擔任男一號,顯然也是主打中西合璧的國際化班底,片中其他演員還有來自邵氏的王俠、詹森、樊梅生、波蘭女星露絲嘉·璐莎, 英國女星妮姬蕙, 韓國女星羅夏英、 李海淑、高尚美 。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由邵氏女演員劉慧茹飾演的女軍官「紅魔子」。劉慧茹算是邵氏早期戲路大膽的女演員,在進入邵氏演員訓練班的時候,因為年紀偏大受先天條件的局限,走青春玉女的路線肯定是行不通了,所以豪放成為了她的殺手锏。
這部《女集中營》是一部女性監獄題材驚悚片,就故事風格而言,似乎受到了當時日本粉紅映畫《女囚701號》的影響,該系列是日本影壇經典之作,是粉紅映畫的一大門派「粉紅暴力」
最負盛名的作品,講述一位性格剛強的女囚在監獄遭遇酷刑折磨后的殘酷復仇之路。相較而言,《女集中營》的故事更加商業化,監獄暴力、女性復仇的主線外,還融入了尋寶、諜戰、越獄等情節,作為導演的桂治洪更是發揮本色,片中有不少生猛獵奇的剝削戲份與暴力情節。
也因此,本片雖然故事背景放在抗日時期,卻是一部十足的cult風格的抗日神劇!
電影開場,日軍占領城市以后,闖入一家教會醫院,逼迫醫院交出躲在這里的美國空軍飛行員。
院方不愿透露,日軍為了逼問下令對無辜民眾展開屠殺,并將醫院的幾名外國女護士強行擄走,關進了日軍的「第十三號女集中營」,影片的故事由此展開。為首的外國女護士名叫珍妮花(碧蒂杜芙 飾),她和兩位同事伊麗莎白、瑪麗一起被關進了集中營,在這里她們每天不僅要做苦力,還要遭受各種折磨、施暴,令女囚們痛不欲生。
集中營內有一名讓女囚們十分害怕的女軍官「紅魔子」,她為人狠毒乖戾而且是個姬圈大佬,最喜歡對女囚們施暴,初次登場就是強迫一名盲眼女囚胡麗珠給自己舔靴子。
集中營內不斷有人想要越獄逃走,但都沒能得手,失敗的女囚會被當終拷打,女軍官「紅魔子」更是逼迫其他女囚鞭打越獄者,借此震懾其他女囚犯,如果遇到不聽命的人,就會被當場射殺。
如同很多監獄題材電影一樣,除了與監獄管教方的沖突外,在囚犯內部也有著派系斗爭。
盲女胡麗珠因為身體殘障,經常遭人欺凌,某次在食堂吃飯時,另一名女囚洪玉蘭打抱不平,引發女囚之間的大混戰。
這場「食堂騷亂」集中體現了影片的剝削畫風,因為受到日本「粉紅暴力」美學的影響,片中女囚在打斗的同時,更要互相撕扯衣服,導演更是將鏡頭對準女性軀體,用意昭然若揭。
被關在集中營的女囚們除了要做勞動外,有些姿色出眾的還會被強行帶去軍營,淪為高級軍官們的玩物,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女軍官紅魔子,她獨愛「大洋馬」,瑪麗與伊麗莎白都遭到她的毒手。
電影的轉折是女囚洪玉蘭在集中營內,遇到潛伏在營中的「同志」,雙方成功接頭。原來,洪玉蘭和丈夫都是抗日救亡組織的成員,不久前他們從日軍手上搶走了一批黃金,打算用來作為抗日經費。
不料在轉運黃金時遭遇日軍圍剿,組織傷亡慘重,洪玉蘭的丈夫壯烈犧牲,臨終前將黃金埋藏地點告訴了妻子,希望她講情報轉移出去,然而洪玉蘭卻被日軍關進了集中營。
更麻煩的事,洪玉蘭在逃亡的途中頭部受傷,導致失去了一部分記憶,只記得黃金藏在白云嶺,卻不記得具體位置。
洪玉蘭在營中遇到了「接頭人」,計劃秘密越獄逃走,但此時的她在營內已經與珍妮花、盲女胡麗珠等人建立了友誼,因此眾人計劃一起越獄。
不久后,集中營又進來一批女囚,其中一名囚犯名叫黃霞,她是一名愛國女大學生,因為參加抗日活動被日軍逮捕,遭受了很多酷刑虐待,珍妮花等護士對她十分同情,因此決心帶她一起逃走。
至此,「越獄行動小組」正式成立。
洪玉蘭帶隊策劃了第一次越獄,眾人計劃趁著夜色離開營房,并施展美人計引開哨兵,同時有潛伏營內的「接頭人」切斷電源,趁機剪開鐵絲網逃出營地。
原本行動很順利,眾人成功逃出營區,卻沒想到在半路被日軍追上,越獄小隊被帶回集中營,并且遭到了更加殘酷的折磨,由此引發了小隊內部可能有「內鬼泄密」的猜疑。
影片前半的戲份,都集中在幾位女囚的戲份上,尤其是紅魔子劉慧茹的獄長角色非常突出,反而在演員表排頭位的羅烈飾演的翻譯官角色, 到目前為止都還是配角, 戲份寥寥可數。
但隨著第一次越獄的失敗,六人組內部出現了猜忌,此時羅烈的臥底身份揭開。
翻譯官崔國棟(羅烈 飾)其實是抗日組織安插在集中營的臥底,當六人組越獄失敗以后,他假意勸說日軍大佐暫時不要處決六名女囚,而要放長線釣大魚,暗中監視才能找回黃金。
崔國棟借此保住了六人的性命,并向珍妮花坦白了身份,珍妮花以身相許。這場戲雖然是點到即止,但導演拍得十分浪漫唯美。
崔國棟策劃了第二次越獄行動,他搶走一輛汽車,帶著女囚們上演了一場「集中營版玩命關頭」,最終憑借開掛一般的車技闖出日軍封鎖。
然而這其實是日軍故意為之,讓逃走的崔國棟等人帶領他們找回黃金。
崔國棟帶領洪玉蘭等人向白云嶺進發,但因隊伍中「內鬼」的存在,一直有人給追趕的日軍留下記號,盲女胡麗珠偶然發現內鬼的身份,結果慘遭毒手。
女護士瑪麗因為過去在營地內和女軍官紅魔子關系匪淺,遭到了懷疑,很快就犧牲下線。
好不容易抵達白云嶺,洪玉蘭的記憶也終于恢復,帶領其他人找到了藏在山洞內的黃金,不料就在此時,內鬼的身份終于曝光,正是偽裝成進步女大學生的黃霞,對方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日本特務。
黃霞想要殺死珍妮花等人,但卻被崔國棟識破陰謀,最終自食惡果。
崔國棟故意破壞黃霞留給日軍的指引標記,將日軍引到游擊隊的埋伏區,成功痛擊日本鬼子。珍妮花將紅魔子塞入油桶內滾下山坡,殺死了這個女魔頭。
崔國棟和日本大佐展開搏斗,珍妮花出手幫助他除掉日本大佐,不料卻被一名倒地的日本兵偷襲,最終死在了崔國棟的懷里,只留下了一句傷感的告白。
電影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這部《女集中營》是桂治洪早期的代表作,本片彰顯出桂治洪作為一名商業片導演的才華,可以把越獄、暴力、女性復仇、打斗飆車、艷情笑料等原素放進一部電影內,而整個故事的編排緊湊精彩,敘事絲毫不亂,全片勝在娛樂性夠豐富, 一點悶場都沒有,作為商業電影本片可謂合格。
導演桂治洪在六十年代曾經被邵氏公司選送到日本松竹制片廠學習受訓,因此他的電影風格深受不少日本導演的影響,如井上梅次、小林正樹等等,粉紅暴力元素也成為桂治洪作品中的一大特質,《女集中營》算是集大成者,後來的《蛇殺手》或是《邪》、《魔》、《蠱》三部曲則完全偏向于純粹邪典風格。
與同時期的邵氏電影相比,本片制作規模較大,拍攝場地也走出了邵氏的攝影棚,在影城的后山上搭建了大量的外景,同時采用了當時最大畫幅的寬銀幕,用廣角鏡頭拍攝,顯得頗為大氣。
片中的群眾演員數量可能也是邵氏電影中最多的,彰顯了當時邵氏試圖進軍國際的野心。本片在當年公映時雖然票房尚可,但口碑反響不佳,但時至今日再看,無論從故事編排、情節尺度,到攝影美術、故事立意,該片都可說是港產B級片中的佼佼者,影響了後來王晶編劇的《魔鬼女集中營》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