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正式官宣,肖戰和莊達菲,飾演郭靖與黃蓉。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關射雕英雄傳、黃蓉選角的話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小說影響深遠,教會了我們什麼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徐克+金庸,武俠片大導演+最強武俠IP,自然是期待滿滿,但徐克想要拍好,得到觀眾認可,不是一件易事。
01、徐克會「魔改」劇情嗎?
備案的時候,從故事梗概來看,徐克將重點放在了「襄陽大戰」
。「襄陽大戰」最精彩的部分在《神雕俠侶》中,一開始大家一本正經地分析,是不是要拍中年版郭靖和黃蓉?
如今選角出來了,紛紛被徐克打臉:要是讓你們輕易猜到,怎麼對得起「徐老怪」的名號。
《射雕英雄傳》中有襄陽劇情,但內容極少,基本上是一筆帶過。
但這個難不倒徐克,他最擅長的就是「魔改」,1992年拍攝《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的時候,敢和金庸先生叫板,把東方不敗直接變成女人,并用林青霞反串出演。
氣得金庸先生對他說:以后朋友照做,小說不賣給你了,合作的事情不要想了。
當年的徐克處于巔峰創作期,原本想著拍完《笑傲江湖》系列,再拍《神雕俠侶》的,沒想到把金庸先生給得罪了。
如今再拍金庸武俠電影,已是30年后的事情了(最后一次是1993年的《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
年輕時期的郭靖和黃蓉守襄陽,這一段之前確實沒有人拍過,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徐克藝高人膽大,又是他親自擔任編劇,相信會讓我們見識一個不一樣的郭靖與黃蓉。
02、黃蓉會成為「配菜」嗎?
《射雕英雄傳》里,黃蓉是靈魂人物,被譽為「女中諸葛」
,她冰雪聰明,多才多藝,深受大家的喜愛。以往拍攝《射雕》電視劇的時候,黃蓉的選角都是重中之重,她如果成功,整部劇也就活了。
最為人稱道的自然是83版的翁美玲,她塑造的黃蓉,既有少女的活潑,也有對靖哥哥的撒嬌,還有算無遺策的機智聰慧,就像書中走出來的一樣,以至于大家感嘆:翁美玲之后,再無俏黃蓉。
其他的扮演者,米雪、朱茵、周迅、林依晨、李一桐,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徐克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黃蓉扮演者莊達菲,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這是誰?
莊達菲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從小就開始拍廣告,但相對肖戰的知名度,差了不少。
之前她有兩部作品被人熟悉,一部是《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口碑不錯。
另一部是和姚晨合作的《搖滾狂花》,搖滾題材不錯,但略顯浮夸和尷尬,沒有拍出真的搖滾精神。
她和姚晨的關系不錯,姚晨還為她打加油:出息了,莊女士。
從莊達菲以往的作品來看,她更適合現代時裝片,古裝扮相的話,似乎和黃蓉差點意思。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分擔心,且等造型出來之后再評論。
徐克以前這樣評價過黃蓉:黃蓉應該是一個女強人,既可入大堂,亦可入廚房。
但這次的黃蓉應該是「配菜」,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肖戰的咖位高于莊達菲,不可能讓郭靖成為配菜。
第二,重點是襄陽大戰,再加上電影名字「俠之大者」,主角自然是郭靖。
第三,從放出的海報來看,一人一馬,兩只大雕追隨,并沒有黃蓉陪伴左右。
肖戰飾演郭靖,不知能否演出人物的忠厚老實和單純剛直,個人怎麼覺得他更適合演楊過呢?
03、能否掀起新一輪武俠片潮流?
武俠片是華語電影的一個特有類型,有著完整的發展脈絡。
早一點可以追溯到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雖然它不是鼻祖,但意義非凡。
正是因為它在商業上的成功,才帶動了華語電影第一次武俠片潮流,或者也可以稱為武俠神怪片。
接著流行的則是「黃飛鴻」題材,以關德興、曹達華、石堅為鐵三角組合,這個系列一共拍了100多集,是世界影史上最長的系列電影。
關德興之后,劉家輝、成龍、李連杰、王群、趙文卓、錢嘉樂、季天笙、彭于晏等,都塑造過黃飛鴻這個形象,其中以李連杰版最深入人心。
時間進入60年代,邵氏在邵逸夫的主政下,決定拍攝新類型的武俠片,胡金銓和張徹兩大旗手發力,《大醉俠》和《獨臂刀》橫空出世。
這一時期武俠片蓬勃發展,張徹以數量取勝,手底下培養了王羽、姜大衛、狄龍、傅聲、李修賢等六代弟子,代表作有《新獨臂刀》《金燕子》《大刺客》等。
胡金銓則注重精品,《龍門客棧》為武俠片定下了標準,後來者再拍明朝背景的武俠片,服裝和太監的造型,皆跳不出這個標準。
之后的《俠女》更是拿到夏納國際電影節綜合技術獎,讓武俠文化走向了世界,竹林對戰更是被張藝謀、李安等導演模仿。
70年代后期,以楚原+古龍+眾多明星的鐵三角組合,拍攝了不少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片,《流星·胡蝶·劍》《天涯明月刀》等,至今無人超越。
80年代初左右,徐克的《蝶變》,譚家明的《名劍》和程小東的《生死決》相繼問世,但卻阻擋不來武俠片的頹勢。
直到1990年胡金銓和徐克合作《笑傲江湖》,才正式拉開香港武俠片的序幕,本片也被譽為「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
之后香港武俠片熱度大增,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徐克的《笑傲江湖》系列、《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等。
王晶和周星馳的《鹿鼎記》,和李連杰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袁和平的《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陳木勝的《新仙鶴神針》,劉鎮偉的《東成西就》,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等。
李連杰的《太極張三豐》《方世玉》《新少林五祖》,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張國榮的《白髮魔女傳》,梁家輝的《水滸傳之英雄本色》等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1993年是香港武俠片的巔峰時期,之后開始急轉直下,以1994年的林嶺東的《火燒紅蓮寺》為節點,宣告這一時期武俠片告一段落。
影片當年只賣了182萬港幣,林嶺東自嘲道:「徐克開創了武俠片熱潮,我卻成了武俠片的終結者」。
時間來到2000年,李安以《臥虎藏龍》走向世界,之后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也都在某種程度上宣揚了武俠文化。
吳宇森監制的《劍雨》,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師父》,路陽的《繡春刀》系列,近些年不可多得的佳作。
如今武俠片衰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徐克此次出山,30年后再拍金庸武俠小說,能否像90年代那樣,再次刮起一股武俠片潮流呢?
個人的答案是很難,首先徐克過了巔峰創作期,然后是演員,到哪里去找像李連杰、林青霞這樣的武俠代言人。
再有就是動作特技人才稀缺,如今的武俠劇被各種慢鏡頭和廉價特效充斥,拳拳到肉、硬橋硬馬基本看不到了。
關于武俠片能不能再次流行,張藝謀是很樂觀的,他說不用擔心武俠片此起彼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要這個類型在,我們還會拍出在全世界受歡迎的武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