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6日上映的賀歲片《霍元甲》,是李連杰的最后一部武術電影。
最終,《霍元甲》取得了1.05億元的內地票房,僅次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的《夜宴》;香港票房3020萬港元,年度冠軍;北美2463萬美元,加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放映,全球總票房達6800多萬美元。
《霍元甲》投資達7000萬人民幣,取得這樣的票房成績,可以說是成功的。
這樣的票房成績,一方面得益于李連杰的票房號召力,一方面則是「李連杰最后一部武術電影」這樣的噱頭;還有就是中影集團和金牌制片人江志強的頂級發行能力,等等。
然而,《霍元甲》當年的風波和爭議不斷,豆瓣評分在15年之后才勉強沖到7.0,上映后還曾被霍元甲后人告上法庭。
因為李連杰對《霍元甲》賦予了極大的期望,在電影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人生理念;而且上映時為了增加排片,把14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剪到了104分鐘,刪減了很多重要內容。
後來,《霍元甲》的評分漸漸提高,都是網上看了140分鐘完整版觀眾的功勞。
相比當年的《黃飛鴻》、《太極張三豐》、《精武英雄》等功夫經典,《霍元甲》從整體品質上來說,算不上李連杰的代表作;可是單論武打品質,它仍是最頂級的,甚至可以說是李連杰功夫電影最后的巔峰。
在《霍元甲》之后,李連杰還出演過10幾部電影,大部分都是動作電影,包括2020年才上映的《花木蘭》,李連杰也再度出手了。
在武打戲的品質上,沒有一部能達到《霍元甲》的高度,包括2011年的3D武俠電影《龍門飛甲》。
李連杰是《霍元甲》男主角,還是出品人,全片最大的決策者;武術指導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片中的對手有馬中軒、陳之輝這樣的內地功夫高手,還有澳泰英德等多國的國際高手。
因為老闆李連杰的高要求,導演于仁泰花了2年時間,走訪多國,才最終確定的高手演員人選:
包括澳大利亞摔跤手內森·瓊斯,飾演美國大力士奧比音;
世界自由搏擊金腰帶尚格迪·萊耶,飾演英國拳王彼得.史密斯;
英國劍術高手安東尼·德隆,飾演西班牙劍術冠軍安東尼.加西亞;
德國長矛高手布蘭登·雷亞,飾演比利時皇家騎士總教練漢士.荷索;
泰國泰拳奧運金牌獲得者索姆·盧卡姆辛,飾演云南村勇。
《霍元甲》的武打風格,介于《黃飛鴻》和《精武英雄》之間:《黃飛鴻》瀟灑寫意,《霍元甲》更硬橋硬馬;《精武英雄》融會中西,《霍元甲》則更傳統精純。
在14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霍元甲》中,有10多場武打戲,包括鄒兆龍的那場擂台戰,但不包括那些練功和小孩打架的鏡頭。
第一場武打大戲,就是在高層擂台上和童年對手趙健的對決。
趙健飾演者是馬中軒,也是武術冠軍出身,中國首批武英級運動員;最早在1993年就和李連杰合作,在《太極張三豐》中飾演少林寺大師兄,就是在羅漢堂和董天寶比武出陰招那個;後來又在《臥虎藏龍》中,出演那個被玉嬌龍教訓的鐵壁神拳米大鏢。
這場戲好看主要就在于對手的實力強悍,能夠展現那種拳拳到肉的質感;另外就是那座兩層樓高的擂台,李連杰沒用替身,甚至威亞也沒吊,打得是精彩又刺激。
之后,霍元甲連場擂台大戰,狂刷數據,漸漸打出了津門第一的名號,收了很多徒弟,同時也迅速敗光了家產。
第二場武打大戲,就是徒弟引起的,為替徒弟出頭,霍元甲在朋友農勁蓀的沽月樓,挑戰津門最強的對手秦爺。
秦爺由陳之輝飾演,這是一位精通少北拳的高手,中國少北拳全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後來在甄子丹的《葉問》中,飾演到佛山新開武館的廖家拳掌門。
這位秦爺是鐵刀門掌門,所以這場大戰比刀,兩個人的大戰,差點把一座沽月樓拆了。
在《霍元甲》的總投資中,超過1000萬是用來還原那座天津老街,而這座沽月樓占了一半以上的預算。
此前,李連杰最精彩的刀戰,應該是《太極張三豐》中對錢小豪的那場高塔對決。電影中的張君寶,為了救人,同時滿懷被兄弟出賣的悲憤,所以打得非常壯烈。
《霍元甲》這場刀戰,霍元甲被津門第一的欲望壓抑太久,加上徒弟的蒙蔽,到了一個入魔的境界,幾乎是佛擋殺佛。而且簽了生死狀,兩人都是玩命對砍,十分兇險,霍元甲的刀都被砍斷兩次。
最后肉搏的時候,慘烈更甚,秦爺的胸骨被打凸,各種壇壇罐罐和木架都打得粉碎,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第三場武打大戲,就是霍元甲在山村思過的時候,遇到鄰村的壯士來鬧事。
那位帶頭出手的村中壯士,就是泰國拳王飾演的。
相比之前的兇狠霸道,這時的霍元甲開始收斂殺氣,不再一味進攻,而是防守反擊,用巧勁以柔克剛。
不過這場戲也刪剪得很厲害,打了不到2分鐘,太過倉促。
很明顯,這里是李連杰對《霍元甲》最核心的思想表達,讓霍元甲由一個好勇斗狠的武夫,漸漸成長為一個胸懷天下的武術家。
第四場武打大戲,應該算是霍元甲回到天津后,再上擂台挑戰美國大力士奧比音。
身高不到170的李連杰,要戰勝2米10多的巨人,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量級相差太多。
所以,這場戲太過夸張,不算精彩。
之后,霍元甲迎戰四國高手,一挑四,連打五場。
其中,前面三位歐洲高手分別是拳、槍、劍;之后是用三截棍對日本的武士刀,再加賽一場徒手肉搏。
前面三戰連著打,可以算是第五場武打大戲,后面和日本武打的兩戰,算第六場武打大戲。
第五場武打大戲,霍元甲全勝在一個巧字,特別是紅纓槍對歐洲長槍。
紅纓槍不夠長,所以霍元甲刻意近身攻擊;對手大怒,折斷長槍,這時候紅纓槍更長,霍元甲適時的退到一個對手攻擊不到的距離,輕松把對手逼退。
最后的第六場武打大戲,作為壓軸大戲,作了最細致的刻畫,打得也最久。
事實上,因為飾演日本武士的演員不是練家子,雖然用了很多替身,打得不如在天津的那兩次大戰。
不過,連續的三場大戰,展現了李連杰全能的武藝。
從紅纓槍到中國長劍,再到精鋼三截棍;中間一度被砍成兩截短棍,還互換武器用了對方的日本武士刀。
其中難度最高的三截棍,李連杰舞得行云流水,虎虎生風。
這幾場戲,應該是《少林寺》三部曲之后,李連杰用傳統兵器最多的電影。
所以,如果不去在意觀眾吐槽李連杰的那些說教和強行思想輸出,《霍元甲》的武打戲仍是值回票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