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香港影壇有兩周一成的說法。
千禧年前后,成龍和周潤發兩位香港影壇巨星,先后選擇去好萊塢拓展西片市場。
而彼時已經貴為星爺的周星馳,卻選擇堅守香港本土,其在二十一世紀初自編自導自演的兩部作品《少林足球》和《功夫》,一度成為當時低迷的香港影壇的救市神作。
這兩部作品不僅在香港本土大獲成功,同時也為周星馳打開國際知名度。
《功夫》因為有哥倫比亞影業的投資,得以在北美上映,而《少林足球》則在日本大獲成功,更獲得了第4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佳外語片大獎,由此可見日本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少林足球》和《功夫》相繼在日本大火,讓星爺在日本影壇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很快便有日本片方找上門來,提出要與他合作,因此有了這部周星馳親自掛名監制的日本電影《少林少女》。
顧名思義,影片致敬的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電影在上映時也的確打出了「《少林足球》姐妹篇」的宣傳語,片中還邀請了周星馳電影中的演員出演,如當時剛剛拍完《長江七號》的張雨綺、《少林足球》里的林子聰和田啟文。
就連故事也仿佛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周星馳原版里是用少林功夫去踢足球,而到了日本則變成了日本人喜愛的網棒球運動,套用原版中的一句臺詞就是:
少林功夫加網棒球,有沒有搞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