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明星片酬,一直是大眾關注的話題,但明星的片酬究竟有多少?藝人對此諱莫如深,全靠大家猜測。但是在20年前的香港,每位藝人的片酬幾乎都是透明的,是可以白紙黑字登在報紙上的,
1992年,某雜志登出了8位當紅男演員的片酬,從高到低,數據詳實,一目了然。
成龍片酬高達3000萬,在眾多巨星里一騎絕塵,排在第二的周星馳一下少了一個零,才八百萬。
雖然他和成龍相比算少,但也超過了前輩周潤發。而且,在那個「萬元戶」都算富豪的年代,他們動輒以百萬為單位的片酬,也是普通大眾望塵莫及的所在。
四大天王里,劉德華的片酬最高,只比周星馳少20萬。8個人中,郭富城墊底,張學友甚至榜上無名。
而這8個人中,有且僅有一位大陸演員,那就是李連杰。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排序?其實,演員的片酬是和他們的票房號召力掛鉤的,簡而言之,誰主演的電影票房高,誰的片酬就高。
其實在1991年,周星馳的片酬才100萬,但是到了1992年就翻了8倍,為什麼?
1992年,他主演的電影《家有喜事》上映,最終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的第二名。同年,古裝喜劇電影《審死官》上映,直接刷新香港票房紀錄,成為年度票房榜的冠軍。
觀眾對周星馳的電影買賬,投資方自然就愿意給他高片酬,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周星馳已經是票房冠軍了,為什麼成龍的片酬比周星馳高這麼多?因為成龍還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如果單論香港票房,也許成龍真不是周星馳的對手。
但是成龍進軍好萊塢、火遍全球,靠著一身的真功夫贏得全球無數人的喜愛,這是當年任何香港巨星都比不了的。他在別的地區的票房,基本都是第一。
同理,李連杰的高票房也是靠自己赤手空拳打出來的,雖然他的票房沒有周星馳那麼亮眼,但連續兩年主演的電影都拿下了香港年度票房榜的第8名。除了他,沒有別的大陸影星能夠做到。
90年代,武打明星在香港非常吃香,到了1993年,李連杰甚至超越了周星馳,成為片酬榜單上的第二名。元彪、洪金寶等武打演員也紛紛上榜,占據一席之地。
但如今,武打演員已經不太吃香,且斷層嚴重,唯一一個有真本事的,只有吳京。
張學友為什麼在當年的票房榜上屢次排不上號?雖然唱歌是主業,但當年的藝人都是唱而優則演,他也演了不少電影。
可是翻看他的作品列表就會發現,由他主演的電影,很少有大眾在現在看來都耳熟能詳的。
他的影視代表作,都是群星薈萃,比如《旺角卡門》、《東邪西毒》等,他在片中,大多是以配角的形式存在。說得直白點,作為主演,他扛不起票房、觀眾沒那麼買賬。
誰抗票房,誰的片酬就高,這個邏輯是對的。
如今娛樂圈流量當道,粉絲為偶像努力做數據,營銷出人氣爆紅的繁榮景象。
投資方用大部分預算請到流量拍影視作品,實際播出觀眾并不買賬,最后票房慘淡、成績難看。
想要高票房、高片酬,首先應該多下功夫打磨出好的作品,獲得觀眾的信任和認可,以后再拍戲,大家自然愿意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