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讓李連杰成功從「古裝武俠片」,完美轉型到「現代動作片」的電影,除了《中南海保鏢》,還有一部時裝警匪片,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這部電影,演員陣容龐大,武林高手云集,可以說它就是現代警匪片的典范,然而卻因一個片名,導致票房損失慘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電影,《給爸爸的信》的幕后故事。
1994年,由王晶執導的電影《新少林五祖》,可謂口碑票房雙豐收,影片中飾演李連杰兒子的演員謝苗,也因此片大放光彩
于是第二年,在李連杰的轉型電影《給爸爸的信》中,王晶再一次選擇謝苗,與李連杰搭檔,可以說這部作品就是為他們兩個量身打造的。
而在其他演員上劇組邀請了,梅艷芳,于榮光,鄒兆龍,盧惠光,柯受良等,每一位都是實力派巨星,這部電影是李連杰和梅艷芳,合作的第一部電影。
最初梅艷芳并不想出演《給爸爸的信》,以她當時的名氣,歌壇影壇兩開花,找她拍戲的人每天都拍著隊,實在是空不出時間。
當她聽說是和李連杰一塊搭戲,立刻同意了,因為梅艷芳非常喜歡李連杰的戲,很希望能跟功夫皇帝合作,并且還聲稱是他的粉絲,所以來拍這部電影,只是為了李連杰而來。
可當梅艷芳到劇組之后,發現現實中的李連杰 與電影上完全不一樣性格非常靦腆,從來不會主動和她搭話,而梅艷芳心想,兩人在劇中還有感情戲,如果不交流,電影怎麼拍啊,因此梅艷芳還專門跟公司老闆吐槽。
誰知等到第二天,一向少言少語的李連杰,竟然主動來打招呼,變化如此之大,讓梅艷芳非常不適應,甚至一度讓她懷疑李連杰,是不是生病了。
雖說片場鬧劇不少,但兩人的契合度還是很高的,只可惜,這是兩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除此之外,影片中飾演李連杰兒子的謝苗,也讓人印象深刻,李連杰還收他為干兒子,可很少有人知道,謝苗在片場看到李連杰挨打時,心里卻非常高興。
原因就是李連杰對他很嚴格,如果動作做不標準,就會狠狠教訓他,因此,李連杰在片場被于榮光打的時候,謝苗還在片場偷偷看了半天。
而相對于李連杰的嚴父,梅艷芳對謝苗來說就是一個慈母,在電影拍攝期間,梅艷芳經常到國外出差,每次回來,都會給他帶一些小禮物。
其中 謝苗在拍攝母親去世的戲份時,無論導演怎麼說,就是哭不出來,于是梅艷芳就耐心地陪他聊天聊了一個多小時。
當正式開拍的時候,謝苗入戲非常快,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等到這場戲拍完了,還沉浸在戲里,一直從片場哭到家里,他的這場哭戲,不知感染了少場外工作人員。
雖說這不是與李連杰第一次合作,但也是與他的最后一次合作,小小年紀,無論是功夫還是演技,頗受觀眾喜愛。
但因為父母希望孩子好好讀書,于是他在出演完這部電影后,就慢慢退出了演藝圈,等到謝苗再次回歸熒幕后,發展也是不溫不火,也不免令人唏噓。
作為一部動作電影,最大的亮點自然是武打動作,于榮光盧惠光鄒兆龍三大功夫高手,對陣李連杰父子倆,干凈利落,拳拳到肉,劇中元奎給李連杰設計了大量武器格斗戲,特別是李連杰用一根繩子,綁著謝苗做武器,父子倆合二為一,讓人看得嘆為觀止。
就連王晶都說,李連杰是港片中使用武器最好的一個,成龍擅長用身體做高難度動作,論兵器絕對比不過李連杰,
元奎也憑這場動作戲獲得了金馬獎與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雙項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永盛電影公司投資,所以影片中有一家玻璃餐廳,其實就是向華強的新家,而這間玻璃房是劇組臨時搭建的,只可惜最后被炸毀了,就連房外的花園都給炸個稀碎,但真正讓向華強生氣的,絕不是因為新房被炸。
1995年,電影正式上映,最終票房只收獲了1500多萬港幣,《給爸爸的信》是一部動作類型的商業片,卻起了一個很文藝的片名。
當時劇組所有人員,都建議王晶把這個片名改了,但王晶卻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始終不愿意改,因此這部電影在香港市場,不是很賣座,這也導致向華強的房子被炸,票房連成本都沒收回來。
之后向華強看票房實在慘淡,無奈之下改成了《赤子威龍》和《父子武狀元》,很多觀眾也是在電影改名后,才發現這部影片是如此精彩。
如今這部影片已經過去二十多年,影片無論是劇情設計,還是從主演到配角,亦或是動作設計,都能給人眼前一亮。
片中的演員也都有著各自的人生,雖然梅艷芳和柯受良,都去了更遠的地方,但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