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詞叫「反差萌」,很適合吳宇森和徐克這兩兄弟。
吳宇森被譽為一代暴力美學大師,在他的鏡頭下充斥著鮮血與殘肢。
然而在私下采訪中,吳宇森總是怯生生的吳儂軟語,時而被記者的問題嚇到避之而不及。
反觀徐克,消瘦的面龐再加上一副眼鏡,明明是書生的孱弱模樣,可他卻是香港有名的「刺頭」,路見不平就是一頓battle。
拍攝《笑傲江湖》徐克與胡金銓交惡,李翰祥代其發聲:寧可餓死也不和徐克合作。
拍攝《笑傲江湖2》徐克又與金庸產生分歧,金庸鏗鏘決絕:我們朋友照做,但我的小說不會讓你再拍。
黃霑錄制《滄海一聲笑》,徐克手持菜刀催稿,在電話里多次吵架,甚至被徐克辱罵:干脆不要做中國人了!
然而這些都是關于創作轉瞬即逝的火花,在電影拍攝完畢之后,徐克無不放下姿態主動求和,抱頭攬頸好生親密。
要說真正「扎心」的恩怨,還屬與吳宇森之間的林林總總。
兩人因新藝城而結緣,在《英雄本色》達到頂峰,而終,便是這——
《喋血雙雄》
2020年,由銀河印象旗下劉浩良執導,吳彥祖、王千源主演的《除暴》成為了一部熱門電影。
電影質量如何仁者見仁,但除卻電影的真實故事與吳彥祖之外,關于《除暴》最大的討論熱點就是劉浩良在電影中多次致敬了這部30年前的電影。
兩位主演張隼與忠誠先后在老舊錄像廳里觀看《喋血雙雄》,而該片也幾乎貫穿了《除暴》整個制作風格。
無論是劇本人物還是鏡頭語言都能捕捉到致敬的痕跡。
很慶幸,已經30多年過去,在新世紀中除了屢屢被致敬的《英雄本色》之外,這部完全不亞于前者的經典再度重回大眾視野。
《喋血雙雄》是吳宇森拍攝于1989年的經典警匪犯罪片。
顧名思義,電影講述的就是關于兩位男主角的「雙雄」故事,而《除暴》套用了這個人物設計,劉浩良顯然也是想描摹《喋血》中周潤發與李修賢的惺惺相惜。
跳脫出電影之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不知道劉浩良導演對此有沒有做功課:
《喋血雙雄》雖然攝像機里拍攝的是周潤發與李修賢的殊途同歸, 然而在電影外,兩位主創人員吳宇森和徐克卻因此形同陌路,甚至連周潤發都牽連其中。
戲里戲外,同樣精彩。
小莊(周潤髮飾)是一個拿錢辦事的職業殺手,但與其他冷血殺手不同的是,小莊的槍下尚存人性的溫度。
一次任務,地點是酒吧。
小莊如戰神降臨般摧枯拉朽,可在混戰之中一位女歌手「珍妮」亂入槍火中間。
為了保護珍妮不被流彈所傷,小莊撲倒了她,反手向敵人射擊,然而槍口爆出的火星頃刻間侵蝕了她的眼睛,頓時血流如注。
一戰告捷,小莊擊殺了目標,可珍妮卻因為小莊的失誤,眼角膜極大受損,眼前的光亮日漸消退,直至永久性失明。
后來,珍妮回到酒吧再度拿起話筒,可與往日不同的,便是她的眼睛再也不會看向來來往往的聽客。
而與此同時,心懷內疚的小莊為了彌補過錯,暗地里注視著珍妮,終于在珍妮被搶劫中忍不住挺身而出,而后化名為「小寶」,陪伴在珍妮身邊。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小莊與珍妮在香江孤夜相互依偎,另一邊警官李鷹(李修賢飾)在一次臥底行動中對匪徒窮追不舍,并且在人頭涌動的公交車中公然開槍。
雖然匪徒被擊斃,但由于李鷹近乎瘋狂的搏殺行為導致一位市民受驚嚇而死,警署法庭不得不再記一次大過。
一邊是在人性與職業之間掙扎煎熬的殺手。
一邊是在程序中尋求正義而迷失的警員。
這注定是一個不由自主的故事,也注定是一個悲劇的故事。
這天,小莊為了幫助珍妮籌到手術的費用,接下人生最后一份單子,事成之后就與珍妮遠走高飛。
好巧不巧,這個目標正是被李鷹所保護的富商。
在人聲鼎沸的龍舟賽場,小莊遠距離擊殺了富商,卻被李鷹察覺而暴露并被其窮追不舍。
而后,由于小莊暴露了身份,雇主(成奎安飾)怕引火上身,又雇傭手下擊殺小莊,而小莊急需的那份手術費也成為空談。
這邊廂,小莊為了拿到酬勞與雇主展開血拼。
那邊廂,李鷹察覺到小莊與珍妮的曖昧關系,并順著蛛絲馬跡尋找到了小莊。
好在小莊早已設下埋伏并且順利脫身,而李鷹在追尋小莊的同時,冥冥之中發現——
似乎小莊與自己之間有著莫名的相似。
看到小莊在混戰之中仍會保護無辜的小女孩,知道小莊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珍妮,在彌補一個過錯。
李鷹對小莊有了些許同情,有了些許欣賞,甚至有了些許認同。
后來,李鷹再度找到了小莊,而雇主所派來的殺手也一并聚齊,三方勢力在豪宅中混戰。
李鷹終于放下了警察的身份,與小莊形成統一戰線擊退了殺手,二人一同逃竄到郊外的一所教堂,等待著最終大決戰的來臨。
雇主與殺手們大軍壓境,小莊與李鷹再度攜手而戰,一場血肉橫飛的槍戰幾乎把教堂轟炸成粉末。
然而,就在殺手們幾乎被屠戮殆盡的時候,雇主卻盯上了被嚇得驚慌失措的珍妮...
電影最后,小莊以身犯險救出了珍妮,而自己則被擊中雙目,最終倒在珍妮身旁。
怒火中燒的李鷹不顧已經繳械投降的雇主,在警察眾目睽睽之下,殺了雇主。
葉倩文撕裂的嚎叫和周潤發被染紅的一襲白衣。
在浪漫的升格鏡頭下,吳宇森腦海中血與淚被穿針引線,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一副暴力美學的畫卷。
而從《喋血雙雄》開始吳宇森正式確立了個人風格,教堂白鴿和男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成為吳氏電影中的標配。
《喋血雙雄》幫吳宇森拿到了1990年金像獎最佳導演,在北美「MR. SHOWBIZ」網站也被評為香港電影當之無愧的第一,為吳宇森的好萊塢之旅墊下基礎。
然而,在這部電影背后,卻充斥著矛盾與恩怨。
吳宇森與徐克相識于微時,吳宇森身為張徹徒弟,卻一直被指派拍攝喜劇片而郁郁不得志。
在一次聚會中,吳宇森錯把施南生的手當成煙灰缸,用余光彈了幾下煙灰,后來發覺并連聲道歉,正好結識了施南生的男友徐克。
后來吳宇森借著身份把徐克推薦給了新藝城,繼而成為新藝城一霸,可自己卻陷入囹圄,消沉數年,后加入新藝城甚至還被分配到台灣冷藏三年。
資深的影迷大概都知道,眼看昔日老友如此消沉,徐克后來就把吳宇森叫到身邊,把《英雄本色》的本子交給了他,從此一鳴驚人。
算下來,吳宇森與徐克完全算得上是管仲與鮑叔牙,二人枝葉相持、互相成就。
然而俗話說: 可以同甘共苦,未必能共享富貴。
當時,新藝城幾位主心骨已經另起爐灶,公司名存實亡,《英雄本色》之后,徐克急功近利想讓吳宇森快馬加鞭炮制第二部,對藝術有追求的吳宇森本來不愿意如此,但后來出于感恩之心,就趕制了一個「前傳」的劇本。
這個版本中,小馬哥仍然是小馬哥。
可后來,徐克看完之后連連搖頭,不顧吳宇森的想法就私下把劇本給了倪匡。
倪匡連夜把劇本改成后傳,也就是當下把小馬哥改成他的弟弟「阿健」的版本。
不僅如此,徐克還私下里走后門,為了鼓勵新藝城的股東「石天」,特意給他加了一個角色。
不僅劇本全部都是自己改的,開機后徐克也沒閑著,一直摻和導演事務。
一來二去,《英雄本色2》已經成了徐克的個人作品,吳宇森不過是走個形式。
到后來電影雖然也大獲成功,但吳宇森在任何場合都不會提及《英2》,而這部電影的分歧也為二人決裂埋下伏筆。
《英2》不愉快的經歷后,徐克開始培養新人程小東,而被冷落的吳宇森轉頭著手準備自己寫了很多年的劇本《喋血雙雄》。
在吳宇森的請求之下,已經爆火的周潤發推開了身邊的劇組,加入《喋血》。
本是打算捋袖子就開干,但二人思前想后,顧于情面最終還是叫了徐克,徐克也再度擔當監制,并且用自己旗下的「電影工作室」公司投資。
本來,《喋血》是吳宇森密謀許久的電影,是自進入電影圈后所有夢想的具象體,幾乎把所有情愫注入其中,神圣而不可侵犯。
然而徐克還是改不了毛病,進了片場之后便大刀闊斧、頤指氣使。
吳宇森崇尚浪漫主義,喜歡慢鏡頭中迸發的血漿與染紅的白西裝,而徐克則推崇即時滿足,喜歡快剪輯,夸張肢體與暴力畫面帶來的視覺刺激。
徐克再度用監制的身份強暴導演,二人片場吵架成了日常。
隨著徐克沒完沒了的在吳宇森底線中蹦迪,戰事不斷擴大,最終兩人徹底決裂,周潤發與李修賢站隊吳宇森,而這場爭論也以徐克撤資并且退出劇組為結束。
電影拍攝過半,資本傾囊而出,在劇組無以為繼之際,周潤發靠名氣拉來資金,而李修賢也慷慨解囊用自己的「萬能電影」助力一把,這才讓《喋血》拍攝計劃順利進行下去。
因此,《喋血》的電影開頭,依次是 「金公主」「萬能」。
最后才是徐克的 「電影工作室」。
可這一弄,反而讓徐克罵了周潤發。
因為周潤發越過徐克,私下聯系新藝城的老東家「金公主影業」拉來注資,這就相當于把供貨商氣走后,反而越過供貨商直接從廠家拿貨。
因此,徐克把怒火也牽連到了周潤發身上,大罵其「忘恩負義」,并直言:
周潤發離開了我徐克,演藝事業很快就會走下坡路。
好在,周潤發也沒有走下坡路,而這部《喋血雙雄》也在當年以1826萬票房的成績位居第八,為此后周潤發和吳宇森的金牌搭檔打下基礎。
《喋血雙雄》后,吳宇森徹底離開徐克工作室,二人勞燕分飛。
而徐克撇開吳宇森重拾《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后就再也沒碰槍戰片,轉而投入古裝片里,找黃霑、金庸他們打架去了。
2009年,徐克的「電影工作室」25周年慶,吳宇森與妻子雙雙登場,八卦記者問道:為何這麼多年二人都沒有合作?
吳宇森的回答很官方但也很合理:
因為我們認為都在一部電影公事,內耗太大了,不如各自精彩。
次年,吳宇森獲得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主辦方讓徐克親自頒發,似是有意而為之。
徐克坐著飛機空降到頒獎會場,雙手為吳宇森奉上獎杯,并且用《英雄本色》中的一句台詞作為祝賀詞:
「這麼多年,我不想證明我有多麼了不起,我只想得到我應該得到的東西。」
聽罷,64歲的吳宇森掩面而泣,30多年的恩怨還是敵不過二人的相視一眼。
2017年,吳宇森在做客《魯豫有約》的時候,魯豫問了他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如果問您的代表作,您認為是什麼?
吳宇森搓著手,若有所思的望向一旁:「我看是《喋血雙雄》」
至于,為什麼沒有像之前那樣,習慣性的說出《英雄本色》?
吳宇森的回答是:
因為它是由我個人完全控制的一部電影。
縱觀香港電影史,出現了太多太多影壇巨鱷,也有太多太多被人津津樂道的爭論與恩怨,或是洪金寶與麥嘉,或是王晶與周星馳,或是黃志強與成龍,當然還有那個吵架狂人徐克。
其實,這些都是建立在對電影忘乎所以的追求基礎上。
這種追求超越了個體,超越了眼前的人情世故,一切行為都在為電影藝術服務。
也因此,那個烈火烹油的年代,才能「炸」出繁花似錦般的無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