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香港電檢推行分級制度,從此有了為人所知的三類電影級別。
分級制度的實施促成了香港電影類型創作的放開,助長了剝削電影的盛行。
在當時有眾多女星為求事業突破而尋求轉型,其中更是不乏葉玉卿、邱淑貞、李麗珍這樣紅遍兩岸三地的女明星,構成當時港片中女神競爭艷的盛況。
但在當時的女演員中,要論最具話題性的女星當屬李華月。
李華月本是美籍華人,不懂中文,長相也不出眾,卻因作風大膽、接戲百無禁忌而成名。1995年,李華月自導自演并自己投資,拍攝了一部突破當時香港電影尺度的電影《血戀》。
此片因標榜全程實拍,令李華月成為當時香港唯一一位公開打破尺度的女星。
今天就來聊聊這部港片史上最大膽的作品——
《血戀》
Trilogy of Lust
影片上映于1995年,監制和出品人之一是「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 蔡瀾。
蔡瀾不僅是一位作家和美食老饕,同時也是資深電影監制,參與了不少經典電影的創作,如《聊齋》系列、藍乃才的《血玫瑰》等等。
《血戀》的另一位出品人就是李華月,同時作為影片中名氣最大的主演并掛名了導演。
李華月這個名字現在已經被人遺忘,1956年出生的她在香港影壇僅活躍了不到四年時間,先后參演過近二十多部電影,但大多都是戲份不太重要的配角,且基本都是在格調不太高的剝削電影,稍微戲份比較多的是黃秋生主演的《八仙飯店》和《虐之戀》中的角色。
李華月入行時已經36歲,加上自身長相氣質平平,因此論知名度和影響力完全不及當時的葉玉卿、葉子楣等女神級演員。但她在外國長大,家境優渥且從小受到西方思想熏陶,因而作風大膽豪放張揚前衛,在拍戲方面也比其他遮遮掩掩的女演員要放得更開。
1995年,李華月在香港影壇已經打拼了三年,卻始終沒有得到出頭的機會。因此決定干脆自己投資拍片,自導自演了這部《血戀》。
在當年民風保守的年代,《血戀》不僅是第一部把鱔魚橋段搬上大熒幕的電影,且女主角李華月在當年的報紙上公開征求男主角,還要求一個重口味條件,引爆全港熱議。
原來李大姐不僅要求男主角必須親身上陣拍戲,力求真實感表演,媒體曾爆料,她當時屬意的男主角為三線男星翁世杰,但翁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最終選了一位牛郎出身的演員陳偉狄演出。
電影中另一位戲份比較重的男演員叫做蘇B,又名蘇壽山,或蘇國柱,他在九十年代的一些香港電影中偶有出演一些小角色,後來也曾拍攝不少地下電影,代表作是《舢舨92》和這部《血戀》。
李華月雖然掛名了導演,但此片真正的幕后操刀者是大導演牟敦芾。
如果要評選香港影史最瘋狂大膽的電影人,導演牟敦應該能入圍前三名。
他的其作品也是以大膽真實著稱,代表作《打蛇》和《黑太陽731》,完全有資格評選「華語最重口電影」,但同時牟敦又能在大陸拍攝出老少咸宜的武俠經典《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一位相當傳奇的邪典電影大師。
牟敦芾是山東人,成長于台灣,畢業于國立藝專,六十年代成為獨立電影人。年輕時的牟敦芾是一位新銳的電影導演,早期拍的三部作品,紀錄片《上山》,電影《不敢跟你講》和《跑道終點》都無法上映,導致他成了一名「地下電影人」。
之后,牟敦芾淡出影壇,到歐洲和中美洲游歷數年,并與香港女星恬妮談了一場戀愛。當牟敦芾再次回歸電影圈,是在1977年,他成為邵氏公司簽約的新晉導演。
邵氏是純粹商業化的電影工廠,彼時的牟敦芾初來乍到,只能跟著公司的任務安排與市場的商業趨勢來拍片,跟著桂治洪等邪典導演一起,參與執導了《香港奇案》系列。
牟敦芾在邵氏效力5年時間,拍片類型很雜,精品率也不高,有武俠片《連城訣》、恐怖片《碟仙》、愛情喜劇《剪刀石頭布》,家庭喜劇《大大小小一家春》,古裝片《紅樓春夢》。
因為1980年的電影《打蛇》,牟敦芾被香港影評屆有了個綽號:禽獸導演。到大陸拍攝的《黑太陽731》是香港推行電檢分級后的第一部被劃定青少年不宜的電影,影片動用了真實的尸體來拍攝片里的肢解場景,成為一代觀眾的童年噩夢。
1995年,牟敦芾在大陸拍攝了電影《黑太陽續集:南京大屠殺》,卻沒有得到公映的機會。失意之下的牟敦芾回到香港,在李華月的邀請下合作執導電影《血戀》。
兩個思想前衛、作品癲狂的電影人相遇在一起,才有了這部大膽之作。但也正是牟敦芾個人的風格與堅持,才使本片在極端剝削的情節下仍舊帶有牟敦芾式的現實批判與時代隱喻。
電影的劇情方面,《血戀》與牟敦芾在1980年的話題之作《打蛇》有幾分相似,都是偷渡者的 「香港夢」的幻滅,都出現極端寫實的偷渡客受虐遭辱的情節,但《大蛇》注重的是偷渡者的命運悲劇,《血戀》則注重幻滅的過程,且后者完全是以女性視角出發。
本片的情節較為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偷渡女人出軌引發的悲劇。
背景大約是在八十年代的香港,中年男人賈益生(蘇B 飾)因考試作弊不能完成學業,只身來港后在大澳經營一家養魚、賣魚的魚檔謀生,可卻不甘于現實,終日怨天尤人。
賈益生諧音「假醫生」,他本來的夢想是當一個外科醫生,卻受困于現實只能做一個人人瞧不起的賣魚佬。平時他的樂趣就是裝作醫生的樣子,給魚檢查身體,怪異的行為常常遭人嘲笑。
賈益生有個姨媽,是一名專門做拐賣「人蛇」的中間販子,得知賈益生失婚,就帶他來大陸買個女人回家做妻子,引出了女主角阿芝(李華月 飾)。
整個買妻的過程,如同買雞。每個女人被毫無尊嚴的標上了加碼,需要時,還要脫衣接受顧客的檢查。最后,賈益生選擇了本為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阿芝。
從沒有見過世面的阿芝跟隨賈益生回到居住的大澳魚排。狹小封閉漂在水上的魚排仿若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賈益生將阿芝留在這里,其實相當于變相將其囚禁在島上。
魚排在這里又是一層象征,隱喻遠離城市文明與法律秩序,原始獸性的化外之地,是壓迫他人和暴露人性丑惡的最佳場所,由此暗示阿芝將會遭到施暴,而在魚排上更會發生一系列殘酷悲劇。
類似的情節可以參考韓國電影大師金基德的《漂流欲室》和《弓》,兩部電影都有類似的情節設定,不知道是否金基德曾經受到《血戀》的影響。
有著醫生理想的賈益生將阿芝視作新的玩物,拿出自己平時給魚診病的醫用器材,給阿芝做了一次身體檢查。這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施虐,讓人聯想到電影《風聲》當中日本軍官密室拷問李冰冰的段落。
涉世未深的阿芝遭到了賈益生的暴行后,在痛苦的掙扎中喚醒了自身的回憶,原來她的父母曾在多年前被打倒,對方逼著她吃下了沾染父母血液的「人血滿頭」(物理意義上的人血滿頭)。
阿芝以為來香港是開始新生活,沒想到又落入了賈益生的手里,將其視作自己的玩物,每天晚上肆意凌辱。阿芝只能被迫忍受,再加上魚排上的生活單調乏味,令阿芝內心日漸苦悶。
也就在這時,阿芝邂逅來魚排送菜的年輕人奀仔,苦悶的阿芝被溫柔帥氣的奀仔給俘獲內心,某日趁著賈益生不在家的時候,情不自禁的兩人如干柴烈火,自此踏入罪惡沉淪的道路。
奀仔愛上了阿芝,為此拒絕家里介紹的相親對象。他和阿芝經常趁著賈益生白天不在家的機會,常常在魚排幽會,這座封閉的孤島反倒成為兩人愛情的天堂。
然而好景不長,賈益生的姨媽來借錢,意外撞破了阿芝與奀仔的丑事,并借此要挾兩人。奀仔突然出手扼住姨媽的脖子,姨媽勒索不成反被二人殺害,沉尸大海。
共同殺人后,阿芝與奀仔的感情更進一步。期間也曾發生誤會,阿芝意外遇到奀仔家里介紹的相親對象,見對方打扮得妖艷靚麗,令阿芝心生嫉妒于是學著打扮成妖艷女郎,與奀仔在魚排相約。
這場戲較為值得注意的是兩人利用雞蛋進行靈肉融合的場面,本片似乎受到了日本名導大島渚的名作《感官世界》的影響,但比后者在鏡頭運用上更為生猛大膽,甚至出現了特寫鏡頭,挑戰著觀眾的視覺與心理。
危機接踵而至,阿芝與奀仔又一次魚排幽會的時候,被突然回家的賈益生給發現。憤怒的賈益生開始拿刀追殺奀仔,但他畢竟不如對方年輕力壯,結果被反殺。
賈益生被殺后,鏡頭從他漂在水上的尸體逐漸切換成報紙上的新聞照片。警方發現了賈的尸體,并懷疑是阿芝與情人奀仔所為,于是迅速展開調查。
阿芝與奀仔打算從香港逃回大陸,兩逃到附近的山里,又殺死了一位想要報警的雜貨店老闆。逃走時,阿芝見到店內放著一套婚服,便順手將其帶走。
兩人逃到山頂已經自知走投無路,遠方是高樓大廈林立的香港都市,可他們的腳下卻是懸崖絕路。阿芝終于獲得了自由,離開了四面環海的魚排,踏上了她夢寐以求的香港土地,但自由的代價是慘痛的。
絕望中的阿芝和奀仔換上偷來的婚服,兩人站在山頂舉行了夫妻交拜儀式,終于沖破了禁忌與枷鎖,但讓人震驚的是,此處竟然響起了《東方紅》的配樂,電影的情緒也在此處抵達最激烈的程度。
陷入瘋狂的阿芝選擇跳崖自盡,奀仔想要救阿芝,卻被對方拖拽一起墜崖,兩人雙雙殞命,阿芝至死也沒能融入香港,也再也無法回到故鄉。
電影的故事到此結束。
即使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血戀》都堪稱是一部相當另類的異色之作。影片一方面極盡剝削獵奇之能事,已經完全脫離了香港傳統商業電影的范疇,說是在挑戰觀眾的承受能力都不為過。
但另一方面,導演牟敦芾顯然不甘心僅僅拍攝一部純粹的剝削電影。本片算是同類型電影中故事較為完整的,人物塑造比較細致,片中出現的每一處細節都在前后有呼應,舉個簡單的例子:阿芝在大陸曾經遭受一名干部的折磨,對方後來退休來到香港,每天無事,就是溜鳥,到了影片結尾,阿芝阿根從山崖跳下,死狀慘烈,發現他們尸首的正是那個遛鳥的退休干部,讓電影多處一層宿命式的悲劇意味。
而且這部電影中有不少批判諷刺性的橋段在其中,將肉體感官刺激與時代憤怒情緒糅合在一起,前半部分,就是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的翻版,后半部分則多少有點《雌雄大盜》的感覺。以女性的悲劇為切入點,又符合古典戲劇的苦情傳統。
曾與李華月合作《八仙飯店》的黃秋生,曾爆料《血戀》拍攝內幕。他說有些女星是被逼著拍這類電影,但有些人是自己很享受,還透露李華月曾經邀請他出演,只是黃秋生并未答應。
《血戀》在當年香港上映時,憑借驚世駭俗的話題,締造近400萬港幣的票房佳績,令首次擔任導演的李華月名聲大噪,于是她趁熱打鐵各種造勢,又邀請徐錦江和日本導演石村二郎拍了一部續集《血戀2》,可惜影響力遠不如第一部。
兩部《血戀》之后,李華月選擇去好萊塢出演了一部低成本動作片《霹靂女殺手》,想要學習楊紫瓊轉型成為「打女」,奈何電影制作粗糙廉價,沒能引起太大反響,李華月自此陷入沉寂。
作為曾經的話題女星,李華月最近一次被媒體曝光是在幾年前,被人拍到出現在香港街頭,只見照片上的她樣貌蒼老、面部松弛,與當年判若兩人,再也不復往日光彩,讓人感嘆歲月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