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語電影的發展歷程之中,吳宇森和他的「暴力美學片」,在許多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早年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辣手神探》等作品,讓吳宇森導演拿下了不少獎杯與榮譽。而隨后的《斷箭》、《變臉》、《碟中諜2》,更是讓他揚名國際影壇,成為了首位在好萊塢獲得「電影最終剪輯權」的華人導演。
吳宇森、阿湯哥
然而,沒有人能一直生活在順境之中,高峰過后必有低谷。在《碟中諜2》之后,吳宇森陷入了「暴力美學片」的創作瓶頸。為了實現自我突破,吳導決定向「戰爭電影」轉型,并推出了《風語者》。
而此時的「米高梅影業」,也向吳宇森拋出了橄欖枝,并提供了1.15億美金的成本,來支持吳宇森拍攝《風語者》。雖然投資巨大,但《風語者》上映后卻只獲得了7000多萬美金的全球票房。票房成績的慘敗,也讓吳宇森進入了事業低谷。
《風語者》失利之后,吳宇森導演又開始對「科幻」題材進行嘗試,并拍攝了電影《記憶裂痕》。憑借《變臉》、《碟中諜2》賺得盆滿缽滿的老東家「派拉蒙影業」,也為他提供了6000萬美金的制作成本。
這部《記憶裂痕》質量過硬,但卻沒能讓吳宇森逆風翻盤,反倒是成為了他好萊塢電影時代的落幕之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上映于2003年的《記憶裂痕》。
《記憶裂痕》的故事,圍繞一位天才電子工程師展開。故事的核心概括起來,便是「預見未來」這四個字。
邁克是一名天賦極高的工程師,他經常受到一些科研機構的邀請,參與機密項目的研究。這些項目,為邁克帶來了不少財富,但為了科研成果的保密,邁克在完成工作之后,也經常被雇主抹去工作期間的記憶。
一次,邁克受到一家公司邀請,參與一起機密研究。研究工作為其三年,雇主為邁克提供了巨額報酬。當然,工作完成之后,他們也要求清除邁克工作期間的記憶。
面對巨額報酬,邁克答應了這筆買賣,并與雇主簽訂了協議。工作如期完成,邁克也被清除記憶。然而,故事卻在此時變得離奇起來。
完成工作之后的邁克,并沒有拿到應得的報酬,反而遭到了FBI、雇主公司的雙面追殺。一個神秘的檔案袋、20件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卻三番兩次助邁克化險為夷。
經過了幾番驚險的絕境逃脫之后,邁克意識到,如今自己遭遇的一切,似乎早已被3年前的自己所預知。為了查清真相,邁克開始找尋自己被抹除的三年記憶。而故事也隨著之前的伏筆與鋪墊,逐步走向結局。
在《記憶裂痕》里,吳宇森導演玩起了「預見未來」的懸疑套路。層層遞進的劇情設計,出色的音效渲染,為影片增加了濃重的懸疑色彩。而伏筆與反轉劇情的交相呼應,出色的節奏把控,也成為了該片的一大亮點。
雖然是一部好萊塢化的科幻懸疑作品,但吳宇森導演卻在片中融入了不少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太極健手球」、「手相學」等。而這些元素的融入,也為北美觀眾帶來了不少新奇感。
除了懸疑感十足的劇情設計,精彩的槍戰動作場景,也是這部《記憶裂痕》的一大亮點。片中的「咖啡廳暗殺」、「捷運逃亡」等橋段,在刺激觀眾視覺神經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吳導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爆破場景的嫻熟應用能力。
懸疑感十足的劇情,精彩的槍戰,以及華麗的特效融入、出色的節奏把控,讓這部《記憶裂痕》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該片消耗了6000萬美金的制作成本,在2003年上映后,拿下了9600多萬美金的全球票房。
《記憶裂痕》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表現卻不似《變臉》、《碟中諜2》那樣驚艷。而《風語者》打垮「米高梅影業」的「傳奇故事」,更是讓吳宇森失去了「派拉蒙」高層的眷顧。《記憶裂痕》之后,「派拉蒙影業」便結束了與吳宇森的合作。
《風語者》
《風語者》
《風語者》的票房慘敗,讓吳宇森成為了好萊塢片商眼中的「票房毒藥」。而《記憶裂痕》之后,老東家「派拉蒙」的遺棄,也讓吳導的好萊塢之路走入了絕境。
本以為《記憶裂痕》能是一次翻身的機會,豈料該片之后,吳宇森卻陷入了無戲可拍的絕境。這種狀態一直從2003年持續到2006年。長期的沉寂,讓吳宇森導演產生了返回華語影壇的想法。
2006年,吳宇森離開美國返回香港,并開始籌備《赤壁》的拍攝工作。而這部《記憶裂痕》,也成為了吳宇森好萊塢電影時代的落幕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