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香港藝人已經被分為了三個等級。
第三等是真「慘」。
「胖頭陀」車保羅,參與過40余部作品,巔峰期與周星馳、成龍、周潤發均有合作。
沒成想,人到60卻轉行做起了菜市場管理員,對他而言「影帝」之名還不如一條石斑魚來的實在。
「梁非凡」麥長青,2010年拿下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男配,戎馬一生,貢獻了「沙僧」、「莊聚賢」等多個經典角色。
豈料步入天命之年,竟先后遭遇官司和失業危機,人生風雨飄搖。
如今一把年紀竟然還要學習自媒體創業,在車上舉著便當狼吞虎咽...
還有「騰翼」黃文標,在《尋秦記》中屢立奇功,與項少龍甘苦與共生死相交。
而戲外,古天樂已經貴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一個人就代表了整個香港電影,反觀黃文標——
竟落得一把年紀轉行,給菜市場送海鮮。
而這些還只是香港演藝人的冰山一角。
還有賣豬肉的王志狄、裝修工趙樂賢、做運輸工的陳國峰和莫家淦....
「藝人」仿佛跟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關系,比起知名度,擺在他們面前更多的需求是生存。
反觀第一等,是真「趕」。
吳鎮宇今年上了6部戲,張家輝今年上了4部戲,劉青云今年上4部戲,劉德華每年都有2-3部,最牛的莫過于古天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