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算得上是亞洲最為「迷信」的一座城市了。
在這里,風水師們西裝革履,在寫字樓里經營著自己的「算命工作室」。而電視節目、報刊雜志上關于「神機測字」、「易經占卜」的專欄報道,也是層出不窮。
這樣的生活氛圍包裹之下,恐怖、靈幻、鬼怪題材的電影作品,也順理成章地走上港片大銀幕,成為了港片導演們爭相創作的熱門題材。
不少縱橫影壇的港片名導,都是憑借在恐怖、鬼怪作品中的出色表現,奠定了自己事業發展的根基。
引領武俠片浪潮的徐克,早年就是因為《地獄無門》打響的名號,之后的《倩女幽魂》,更是成為了徐克電影事業的重大轉折。
獨步文藝港片大銀幕的許鞍華導演,早年也是擺弄「恐怖題材」的好手。《瘋劫》、《撞到正》留下的陰影,至今仍在不少影迷的心頭揮之不去。
90年代中期,處在事業巔峰期的王晶,也創作過不少恐怖、鬼怪題材的電影作品。1996年,由王晶監制、編劇的《怪談協會》,就是一部極為優秀的恐怖題材作品。
《爆周刊》的銷量連連下滑,為了挽回雜志社的市場,主編讓女記者前去采訪一個名為「怪談協會」的神秘組織。
「怪談協會」十分邪門,沒人知道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外界只知道,他們的入會方式是講述一個恐怖、怪誕的故事,如果能得到九成以上老會員的認可,便可以加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